醉畫仙 Chihwaseon

醉畫仙 Chihwaseon, 2005

7.1 2005.05.27上映
地區未提供 劇情 02時00分
畫家永遠是社會的邊緣人物?一個畫家要畫出什麼樣的作品,才會被公認為畫出了一個民族的靈魂?

本片描述一個窮苦無依的小乞丐,卻有繪畫天份。長成少年後無師自通,憑著豐富觀察與記憶力,畫出栩栩如生的水墨花鳥及工筆仕女圖。繪畫天份被畫家發現後,刻意栽培他。成人後的角色由崔岷植接演,他以模仿名畫發跡,終成一代名畫家。劇情高潮處,在於天才總有苦悶感。崔岷植自覺無法突破,帶著酒壺自我放逐於天地之間。末了以他抑鬱不得志猝死終結,訴說天才的孤寂與悲哀。

■影片簡介

本片圍繞著張承業的人生經歷,也刻畫了多的女性形象。如承業情竇初開時暗戀的蘭心慧質,性情溫婉的李府千金李小姐;在承業成名之初帶領他初諳男女之情,委身於他貧困之時的藝妓金環;對承業充滿敬佩與關愛,善解人意與他心有靈犀的藝妓麥香等。和西班牙的電影大師阿莫多瓦一樣,林權澤也是一位對女性充滿同情和關愛的導演。女性的溫柔、堅忍和母愛是其影片的重要元素。而他在片中對女性的悲憫態度,更進一步折射出他人文主義的思想。他以歷史的反思和自我的追問不斷深入探討對人性的理解,並據此來觀照韓國的民族精神和傳統文化。林權澤的影片往往以人物中心鋪設情節,近年來他的作品正由早期較典型的好萊塢劇情封閉的事模式逐漸轉向強化戲劇衝突、情節構成鬆散的現代事模式。作老一輩電影藝術家,他相對重視電影的教化功能,這一點使其有別於新一代韓國電影人。

除了將張承業潦倒而輝煌的藝術人生盡顯銀幕之外,這部影片的精彩之處,還在於它將韓國十九世紀士大夫階層的生活情趣,藉助張承業的生活故事,用電影生動的表達出來。揮毫之間的沙沙紙響,做畫時奏樂行酒的莊重儀式,畫院裡人們熱衷於中國古畫、詩詞的研修和的推敲,從民間到巨賈、從貴族到皇室對繪畫的收藏和愛好,以及女人們對於張承業高超的繪畫藝術發自內心的傾心崇拜,都使我們如同置身於那個花前月下,把酒當歌,吟詩論畫的時代。影片充分利用了照明,攝影,音樂等電影手段,表現了藝術家與大自然之間的靈肉相通。樹枝用石頭砸爛就是畫筆,鮮花搗碎成汁就是料。花間煮酒,方有勃勃畫興;雨打枝頭,始能靈感大發。春夏秋冬,在韓國悠揚的民謠聲中,伴隨著畫家的足跡,他筆下的山水,重寫實更重色彩;鳥語花香,在藝妓們竹笙古曲的伴奏下,跟隨著畫家的筆墨,他畫中的花鳥,重姿態更重情趣。影片中充溢著油畫一般鮮明的色彩,似乎是想重現畫家對於大自然鮮明的記憶。韓國女人的大紅裙釵,化作鮮紅如血的雞冠花,在畫家的筆下活色生香;韓國男人的深沈內斂,一如濃綠森森的竹林,在畫家筆下暗濤洶湧。同樣的景色,不同的感受,更強烈,更鮮明。或許張承業是不解人情世故的邊緣人物,只知在藝術的世界裡醉生夢死,並最終在傳說中成畫外的飛仙。但朝鮮民族,卻在他的畫裡,找到了自己真實的歷史,真切的感動。

相比起西洋畫家的傳記影片,韓國的《醉畫仙》更讓中國的觀有文化上的認同感。畢竟歷史上的韓國在文化和藝術上長期受中國的影響,就算生活方式有所各異,但在儒家文化的浸淫下精神生活還是很接近的。本片的藝術表現手法雖非十全十美,但能夠在坎城得獎,足以證明西方人欣賞它的東方韻味。
相關